酒业新闻网
发布采购单
官方微信 精彩呈现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酒资讯 » 正文

2亿注资让老“标王”重启市场 孔府宴:不再姓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14  来源:山东商报   浏览次数:518
核心提示:  它曾是济宁鱼台最大的国企,1995年成为央视首届标王,业绩扶摇直上;然而随后的十多年间,它却走上了下坡路,直至被收购、破

  它曾是济宁鱼台最大的国企,1995年成为央视首届“标王”,业绩扶摇直上;然而随后的十多年间,它却走上了下坡路,直至被收购、破产,它就是在鲁酒行业中有着近乎传奇色彩的孔府宴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孔府宴”)。凭借留给全国人民的“标王”记忆,孔府宴近期获得了2亿元的注资,不仅完成了股改,重新启动了市场,并且提出了上市计划。

  昔日繁华隐现

  下午三点钟,鱼台县城南郊孔府宴厂区门口,虽然没有了十几年前夺得央视“标王”之后车水马龙的盛况,但仍不时有空车进入,有满载白酒的车辆出来。“比前几年强一些了,最起码进出的车辆多起来了。”鱼台当地的刘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经过十几年的沉寂,孔府宴于8月份举行新品上市发布会,向社会宣布了孔府宴酒的“复出”,这意味着孔府宴酒经过新一轮改制重组之后,再次蓄势待发。

  在孔府宴西厂区一处车间,记者看到有三个班组的工人正在紧张地制酒,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厂共有六个班组投产,工人每天早上七点半上班,下午四点半下班,日产酒能力在3600斤左右。该负责人说:“过去我们2000斤粮食能产1000斤酒左右,目前只产600斤左右,我们在尽量压缩产量,保证产品质量。”

  在生产车间门口,来自延边的客户正在紧张地装车,此次他们共从孔府宴购进了12万元的酒,而这在目前孔府宴的客户中还算是比较小的。据介绍,虽然相比鼎盛时期的3000余人减为现在的四五百人,但是另一处车间改造完成后,孔府宴的产量还将有大幅增加。

  注资2亿完成股改

  2010年底,中国凯利集团旗下的国际化投资公司广东凯利天壬投资公司及上海凯利投资公司全面入主孔府宴,投入启动资金2亿元,并迅速完成股份制改造。在新品发布会上,董事长王洪斌表示:“一次注入两个多亿就已经表明了我们的信心,目前孔府宴以新公司、新产品、新管理模式和新市场理念,让孔府宴以全新的形象重返市场。”

  “目前从工商登记注册方面来看,公司股东只有上海和广州这两家,其中以上海公司为主。”记者在孔府宴采访过程中,总经理吴忠亚告诉记者,国资已经完全从孔府宴退出,联大集团的痕迹也已经体现不出来。

  对于企业的过往,吴忠亚不愿多谈,但是有些历史显然已经深植于人们的记忆。1994年11月8日,这是一个让所有孔府宴人激动的日子,那天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对新闻联播至天气预报节目之间的时间进行广告招标,这一时段被誉为广告“黄金时段”,孔府宴以3000余万元中标。

  但是好景不长,成为“标王”后不久,孔府宴就走上了下坡路。2002年,孔府宴90%的股份被鱼台县以8000万价格转让给山东联大集团,关于孔府宴的神话故事正式谢幕。

  升级产品酝酿上市

  “目前我们普通产品在每瓶百元左右,最高档次在600多元。”孔府宴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下一步将在传统浓香型酒品基础上推兼香型酒品,并且进军中高端市场,这也是为了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另外,还将涉足清香型白酒。

  从1975年靠3万元起家的造酒小作坊,到1995年左右进入快速扩张,孔府宴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1995年4月,孔府宴组建了山东孔府宴集团,形成了包括一个核心层企业、5个紧密层企业、300多个半紧密层企业和7个松散层企业在内的大型企业集团。但是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孔府宴却陷入了泥淖。

  当然,孔府宴的“倒下”有各方面的原因,包括“标王”之争的失利、舆论对鲁酒的不信任、川酒的崛起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的收紧,都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压垮一代酒企。

  现如今,经过注资的孔府宴重获新生,并且“野心”不减当年。吴忠亚介绍,公司注资后将有规划、分阶段展开工作,力争利用5年时间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同时,5年内操作孔府宴股份上市,力争实现全省白酒企业上市公司零的突破。这个目标也被简称为“510计划”。

  转让国有股吸引投资者

  孔府家:改制“三进宫”

  作为低度浓香型白酒的开拓者,孔府家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广告语“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孔府家酒品牌名声鹊起。但从1996年开始,伴随着鲁酒的衰落,孔府家的效益也开始下滑,到1999年销售额只剩下2亿多元。截至目前,历经两次失败重组的孔府家又酝酿“三进宫”,而且将国有股受让方锁定在了世界500强范围。

  改制“三进宫”

  12月8日,曲阜孔府家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孔府家)30%国有股权正式在省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出让,挂牌价2074.074万元。当天,孔府家营销总监陈伟向记者证实了上述出让信息。他认为,自改制以来,企业在管理层带领下高速发展,此次国有股权退出将更有利于企业未来引入战略投资者。

  实际上,作为完全国有企业的孔府家自2003年就开始了漫长的改制之路。其庞大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尤其是品牌知名度,很快吸引了深圳万基集团的目光。当年,万基集团8000万元收购孔府家90%的国有股权。万基集团承诺投资1亿元分别对孔府家酒酿造技术、营销网络进行改造和重构,并规定了3年履约期,但实际上万基集团只投入了3000万元。

  2006年,孔府家酒厂与万基集团不欢而散。在万基集团从孔府家酒厂撤股后,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拟以3900万元的价格收购孔府家酒厂75%的股份,最终也无果而终。此后的孔府家重新回归到曲阜市政府的管理之下。

  受让法人锁定世界500强

  为了重振孔府家酒,曲阜市政府去年再次启动企业改制。今年7月初记者赶赴曲阜采访时,孔府家酒的相关负责人透露,企业刚刚进行了改制,曲阜市政府的持股比例已经降到30%,企业的剩余股权已由企业管理层和职工买断。在董事长邱振新的带领下,企业重新注入了活力,生产、销售均十分旺盛。

  根据今年6月7日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到孔府家酒调研时的要求,孔府家要“尽快依法完成国有股的退出工作”,力争三年内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十二五”末达到1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现有管理层接受企业后,孔府家去年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高。今年前9个月,孔府家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

  12月8日,孔府家30%国有股权正式在省产权交易中心以2074.074万元挂牌出让。出让公告显示,孔府家目前的股权分别由曲阜儒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70%、曲阜文化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30%。

  曲阜市国资委对潜在受让方设置了门槛。“受让方资格条件”称:意向受让方为法人的,应为2011年世界五百强企业或其控股子公司。受让方须承诺受让股权后1年内以自身渠道为标的企业融资至少1.5亿元人民币(不得以标的企业股权抵押或质押贷款)用于偿还拖欠政府土地款及职工养老保险(受让方须将购买保证金全部转为履约保证金);意向受让方为自然人联合体的,应为完整的管理或营销团队,成员不少于5人,年龄小于60周岁,应具有3年以上白酒生产企业高管任职经验并有一名国家级评酒师,具备连续3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亿元的经营业绩。

  吸引投资者铺上市路

  在国有股权退出的同时,孔府家引入外来战略投资者的脚步也未放慢。今年11月30日,孔府家董事长邱振新证实,联想控股正在洽购孔府家。在此之前,市场还传言中粮集团也在争购孔府家。市场人士认为,与部分白酒企业的品牌需要依靠后天的组织体系、营销拉力推动不同,孔府家具有其他区域性白酒企业无法取代的先天文化底蕴,这是目前吸引众多投资客的重要原因。

  12月7日,孔府家产品推广项目经理陈琪告诉本报记者,引入战略投资者是既定方针,“现在前来接洽的投资者比较多,尚无法确定。”陈琪介绍,引入战略投资者,必须符合有利于曲阜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符合职工的利益。根据曲阜市要求,孔府家将“积极寻求国内同行业中有实力、有诚意的合作对象,加强对外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和营销策略,加快企业做大做强步伐”,力争早日上市。

  老牌鲁酒

  要紧跟消费升级

  谈起鲁酒,以青啤为代表的鲁啤、以张裕为主的葡萄酒如雷贯耳,山东这两大酒品均已走到全国前列。而论及白酒,鲁酒就显得差强人意,尽管山东白酒省内业绩骄人,其省外市场份额却寥寥可数。山东省白酒工业协会原会长黄业立告诉记者,目前鲁酒白酒行业最大短板,就是因历史原因,品牌优势较差。经数十年探索创新,目前芝麻香型及浓香低度白酒已成鲁酒优势。黄业立表示,鲁酒要做大做强,必须靠这两大优势走出去,开拓全国市场。

  如今,鲁酒国家级名酒称号缺失已成憾事。自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五次国家级名酒评选,1989年,随着第五次全国评酒会在合肥举行,国家级名酒评选正式取消。因鲁酒在建国后发展初期响应“酿酒节粮”号召,主要以当地盛产的地瓜干为原料,生产低档大众的地瓜干酒,中高档的粮食酒起步晚、发展弱,至全国评酒会停办,没有一家鲁酒戴上“国家级名酒”的桂冠。

  “酿酒技术发展到今天,酒品质量都已不是问题,白酒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是品牌的较量”,黄业立不无遗憾地说,无国家级名酒,这让鲁酒在宣传上造成弱势,底气不足。

  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薛剑锐也表示,鲁酒的品牌是“先天不足”,在省外的发展受到制约。他表示,目前鲁酒中的泰山酒业、孔府家、古贝春三家品牌在省外销售额还算可以,其他的鲁酒在省外都没多少份额。如此一来,庞大的鲁酒大军只得纷纷抢占省内市场。

  对于鲁酒走出去的期盼,黄业立显得十分殷切,“山东各酒厂都是地方优势企业,各地肯定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如果走不出山东,鲁酒很难做大做强。”而要想走出去,鲁酒就不得不正视自身面临的品牌短板。

  薛剑锐就说,品牌的形成非一朝一夕,鲁酒要走出去必须进行品牌的提升、改造。“现在不少鲁酒已作出成功尝试,比如扳倒井力推‘国井’,古贝春打造‘国蕴’,泰山推出‘五岳独尊’。”

  而在黄业立看来,鲁酒已形成自身两大优势——芝麻香型白酒和浓香低度酒。其中,芝麻香型是建国后的创新香型,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景芝酒业从景芝白干酒中发现并提出的,之后鲁酒芝麻香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浓香低度酒的崛起,主要与山东的酿酒和饮酒文化有关。

  “浓香型起源于四川,是人家的优势,但鲁酒抓住山东人的特点,发展出了浓香低度酒”,黄业立说,山东人性格豪爽,大碗饮酒,促使了低度酒的发展,同时山东特有的气候让乳酸乙酯含量高于川酒,使得浓香低度的鲁酒入口后醇和绵柔、低而不淡,迅速成为优势产品。

  在他看来,鲁酒的出路一是在于企业通过资本联合壮大实力,对抗全国性品牌,但这个不好操作,“再一个就是要靠自身优势,将芝麻香与传统酒香型结合,生成具有鲁酒风格的香型,开拓全国市场。这里得走差异化路线,比如将芝麻香型嫁接到浓香型中,对抗以浓香见长的川酒,要打好芝麻香、浓香低度、复合香这三张牌。”

  秦池:酒厂卖酒精

  白酒之外转以生物化工为主

  “这就是1997年的秦池,它可能是全中国最不幸的企业。在它君临巅峰的时候,身边站满了弹铗高歌的人们;而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哭泣的肩膀。”吴晓波在《大败局》中写道。

  “这就是1997年的秦池,它可能是全中国最不幸的企业。在它君临巅峰的时候,身边站满了弹铗高歌的人们;而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哭泣的肩膀。”吴晓波在《大败局》中写道。

  寻找秦池,是本报记者12月10日临朐之行的主要任务,因为这个传说离开人们的感官太久,尽管它曾经“君临巅峰”。如今,秦池重新回归了一个县级酒厂的“本色”,尽管仍然出品秦池酒,但公司的当务之急是将工业酒精的产能从3.5万吨提高到5万吨。如今的秦池,首先是个工业酒精产地,其次是一家老牌鲁酒厂。

  “媒体恐惧症”不减

  12月10日,在临朐秦池路秦池酒厂的传达室里,对于记者采访,总裁办和综合办玩起了“踢皮球”,望着三十米外的办公楼,却不能近身半步。通过传达室的一部内线电话,记者与两大办公室交涉了几个回合后,一位自称是“新来的”员工表示:“所有领导都不在厂里。

  ”但他答应请示一下厂里的纪检书记魏学峰。

  半小时后,这位“新”员工送来回信:“能否接受采访归县委宣传部直接管理,酒厂无权答复。”记者反复拨打了临朐县委宣传部新闻科负责人的手机,均无人接听。

  从1996年的标王事件到如今已经过去了15年时间,从山东第一大酒厂到因为“勾兑事件”完全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当年一则“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新闻成为秦池由盛转衰的关键。如今的秦池酒厂并没有销声匿迹,仍然在生产秦池牌各类白酒,只是规模已萎缩成一家县级酒厂,销售额在1亿元上下,与山东多数县级酒厂并无二致。

  在记者逗留在酒厂大门外的几个小时里,不断有装满白酒的货车驶出酒厂。门卫告诉记者,因为春节临近,近期出货量比较大,“在临朐,秦池占有30%的中低端市场没有问题。”

  而在临朐县城,秦池的户外广告也不少见,只是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被“秦池:历练成熟之美”所取代。

  曾经差点破产

  在临朐县秦池路上,一家秦池酒批发店的女营业员告诉记者,当年秦池最鼎盛的时候,排队拉酒的车能从厂门口一直排到309国道,“这条路就是那时候修的,秦池拿了几百万,命名为‘秦池路’。”

  然而,这样的好光景却仅有一年,1998年,声名狼藉后的秦池销量滑至3亿元,曾喊出“每天开出一辆桑塔纳,赚回一辆奥迪”的秦池经营厂长姬长孔调离,秦池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2000年,因为拖欠一家瓶盖厂391万元的瓶盖帽款项,秦池商标差一点被法院拍卖。当年在央视梅地亚中心一掷亿金的秦池一去不复返。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几亿元打造的商标却败落到以几百万元的价格抵债。此时的秦池酒厂产权所有人临朐县政府想到了招商引资。

  2004年,在鲁浙民企国企合作发展洽谈会上,曾在1995、1996年两度夺得央视广告“标王”的山东秦池酒厂把资产整体出售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事件,然而直到洽谈会结束也无人问津。当时的秦池酒厂已经生产停滞,债务缠身,更谈不上宣传造势。

  转以生物化工为主

  从1998年白酒业全面萎缩后,秦池便开始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不再以酒类产品为经营重点。但真正摆脱酒类产品,是近几年的事。

  “集团现在有三个分厂,其中白酒厂一个,酒精厂两个。”秦池集团一在职员工告诉记者,秦池现有3.5万吨酒精的生产能力,产品销往淄博等地的化工企业,“目前酒精市场价在6000-8000元/吨,3万多吨产能意味着2亿多的年产值,是白酒的两倍多。”他介绍,考虑到污染问题,国家正在计划关停5万吨以下的酒精产能,“为了不被淘汰,目前厂里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扩大酒精产能上。”而秦池牌白酒,作为老本行,每年的产值在1亿元左右,“效益也不错。”

  根据《华夏酒报》近期对秦池集团总裁胡福东的采访,秦池投资2000余万元组建成立秦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生物乙醇及其综合利用生物蛋白饲料、二氧化碳、沼气、沼气发电、生物有机肥等。

  玉米收获前,用木薯和粉渣做原料,生产工业酒精供化工企业使用;玉米收获后价格降低时,用玉米做原料,生产酒精供食品行业使用。酒精年产能力为3.5万吨,蛋白饲料年生产能力达到1.8万吨。

  齐民思:追逐建材

  酒业主攻中高端芝麻香

  在1997年央视广告投标大战中,在标王秦池背后,怀揣一鸣惊人梦想的还有两家鲁酒,分别是“榜眼”齐民思、“探花”金贵,但三家的命运却不尽相同。秦池获封标王,同为潍坊市酒厂的齐民思不甘当秦池陪衬,不惜交纳巨额罚金愤然退标;来自济宁金乡的金贵酒递补为第二名,最终成了巨额广告费的奴隶。如今,当年的“标后”也没落成地方小酒厂,并开始涉足建材行业。

  白酒生产萎缩

  寿光只酿芝麻香

  离临朐60公里之外,是齐民思的大本营——寿光。12月10日,当记者来到寿光市区时,从圣城路从西走到东,却找不到曾经声名赫赫的齐民思酒厂(原寿光酿酒总厂),几位年轻的路人面对记者的询问也一头雾水,不知酒厂搬到哪里去了。

  在一片新建小区前,一位中年人告诉记者,齐民思酒厂的确曾在圣城路,如今已经迁到十几里外的寒桥了,原来的厂址被开发成了商品住宅。

  几经周折,记者才找到齐民思位于寒桥的新厂址。令人失望的是,新厂的规模与记者心中的央视“标后”印象相去甚远,不仅地处偏僻,且毫不起眼,厂区大门紧闭,鲜有人员和车辆进出。

  在厂门口的销售公司展销部,值班的李经理介绍,公司搬迁很突然,“2009年10月份才迁过来,所以很多人不知道。”

  据他介绍,公司目前在寿光仍有三成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潍坊卖的也不多。“在寿光只生产档次较高的芝麻香型白酒,附加值较低的浓香型白酒都放在四川宜宾的分厂生产。”他介绍,公司刚刚调整了产品战略,砍掉了10元以内的低端产品,主攻中高端芝麻香型市场,“芝麻香最便宜的也能卖8万元一吨,利润大多了。”

  提起十几年前到央视与秦池争夺标王的往事,李经理唏嘘不已。据他回忆,1996年的齐民思销售额曾高达6.8亿元,省内仅次于标王秦池。“粒粒红高粱,滴滴齐民思”的广告语也曾家喻户晓。但在1998年之后,伴随着鲁酒“勾兑”风波,齐民思酒也逐渐萎缩下去。

  早早完成改制

  企业发展多元化

  齐民思销售公司的李经理介绍,齐民思可能是当年几大酒厂中最早改制的一家。2000年,齐民思踏上改制之路,原寿光酿酒总厂第十一任厂长刘子祥等管理层接管了企业。也是在那个时候,齐民思抓住机遇南下四川,在宜宾依托原五粮液集团517粮食酒生产车间,投资建设了自己的浓香型粮食酒酿造基地。

  2009年,根据寿光城市发展规划,齐民思酒业整体搬迁至位于寒桥的贾思勰国际农业生态博览园区,投资近两亿元扩建国内一流的芝麻香型白酒高档生产基地。

  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建材行业一时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改制后的齐民思也涉足这一领域,投资建设同盛型材有限公司,生产铝塑门窗,其下属的同盛铝塑制品有限公司率先在同行业中推出多腔结构,为省内规模较大的铝塑型材企业。

  打开齐民思集团的企业网站主页,分别有齐民思酒业和同盛型材两个子网,型材已成为这家老牌鲁酒企业的新兴产业。

  鲁酒应谨慎

  涉足其他行业

  尽管省外业绩不佳,但在白酒消费大省的土壤里,鲁酒行业的发展如日中天。“现在是鲁酒历史发展中最好的时期”,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薛剑锐直言不讳。近年来,不少怀揣巨款的鲁酒企业也开始对其他行业跃跃欲试。薛剑锐表示,据他了解,目前省内有二三十家酒企都开始涉足其他行业,比如琅琊台涉足化工,泰山酒业涉足饲料、养牛,鲁酒企业的经营项目变得更加多元。

  不过对于此番动向,他认为鲁酒企业跨行发展得谨慎,“山西一知名酒企搞集团化就不太成功,毕竟外行涉足新行业不容易。鲁酒取得如今成就不易,还是应搞好本业。”

  回顾鲁酒发展历程,从建国初期的40来家白酒厂到如今的百花齐放,鲁酒的产品结构进行过数次调整。用时间划分,鲁酒发展大致可分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应从建国至上世纪70年代末”,年近七旬的省白酒工业协会原会长黄业立向记者介绍,那时山东响应国家“酿酒节粮”的号召,主要以当地盛产的地瓜干为原料,生产低档大众白酒,有固态、液态、酒精串香等多种工艺,出酒率较高。“那时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几毛钱一斤的瓜干酒很受欢迎。”

  到第二阶段,从80年代初至今,期间山东重点发展优质粮食酒。“那时候山东开始从四川、贵州、江苏等国家级名酒产区,引进优质粮食酒生产工艺,大力发展中高档白酒”,黄业立表示,在秦池酒业夺得央视“标王”的1996年,鲁酒总产量达到一个顶峰,当年到了115万吨。

  而到如今,山东白酒业绩骄人。据介绍,山东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94家,其中年产量过万千升的企业已达30家,销售收入过3亿元的企业15家。2010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96.9万千升,完成销售收入约224亿元,增长近139%。而根据山东白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白酒产量要达到120万千升,年均增长5%;实现销售收入518亿元,年均增长15%。

  业内人士表示,获得庞大的收入资金来源后,山东白酒行业开始越来越多地涉及跨行业运营。

  而记者日前探访获悉,同此前“标王”秦池转战工业酒精、齐民思涉足建材行业相同,省内不少白酒企业均将产业链横向铺开。薛剑锐表示,“如今山东一些酒企普遍涉足多项目运营,比如有的酒厂营运化工项目、蛋白饲料项目,有的还搞房地产项目、小额贷款公司等,这样的厂家差不多有二三十家。”

  在他看来,这种动向并不值得鼓励。他表示,鲁酒发展到这个阶段,还是要坚持主业为主,在主业做得很好的情况下,才能涉足其他行业,“不然自己的酒都卖不好,再弄其他的,很难成功,资金来源都是问题。”他认为,即便主业做得很好的大品牌,涉足其他行业也须谨慎。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