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抄底”只是“传说”?

酒资讯
2012-05-24
分享

来源:成都商报

  5月15日,业内最大的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发布报告称,由于需求低迷,其3月份的交易量下降了38%。同日,该交易所反映波尔多一级庄园现货价格的“高级葡萄酒50指数”较去年同期已下跌约25%。

  伴随着炒作泡沫被挤出,曾经“涨入云端”的国内高档红酒价格正在大幅回落。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这些红酒价格体系极其混乱,同一种酒差价巨大,定价方式极不透明。

  譬如,俗称“小拉菲”的拉菲副牌几乎是国内炒作最火热的酒种,数年间曾从每瓶不足2000元跃上8000元。上海红酒交易中心行情系统显示,16日2009年份“小拉菲”的外高桥保税价已从3960元高位降至2480元。业内人士介绍,副牌酒的年份差异有限,清关拿货价(含税费)在4000元左右。

  然而,就是同样一种高档红酒,国内同城零售差价竟达3000元,定价上几乎上演“一店一价”的怪象。

  一些经销商表示,由于进货渠道、时间不同,“有价差是正常的”。然而,在国际市场、上游渠道降价的同时,国内零售市场仍出现高额差价,不能排除是前期炒作带来高利空间,使部分中间商仍选择“挺价”。

  某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国内热捧,“拉菲”从各路渠道进入市场,随着拉菲酒庄调低2011年期酒价格,现货开始遭遇压力,导致价差较前期放大。

  据了解,易陷入炒作的多是在市场有一定知名度、流通量稀缺并有升值预期、消费者较认可的酒种。由于基价较低、流通旺盛,炒作利润自然水涨船高,甚至出现从海外“蚂蚁搬家”的进货渠道,将零售暴利层层炒高。

  也有专家指出,消费者很少关注渠道环节差异和国际价格走势,加上红酒交易链中品鉴参考、销售保真等环节缺乏,盲目消费从终端支撑了高价行为。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由于红酒市场商品结构、定价体系尚不成熟,高价更多是由公务、商务需求支撑。

  张晖明认为,炒作是酒业经营中非常短期的行为。近年国内炒石、炒茶等行为先后出现,这种行业的“繁荣”不可持续。如果不加强渠道管理,培育健康的消费习惯和鉴别能力,最终受损的将是酒商自身。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酒业新闻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8月19日,川酒集团首家白酒定制中心在河南郑州正式开业。在开业仪式上,四川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酒集团)总经理、总工程师杨官...
酒资讯
第113届全国糖酒会将于2025年10月16日至18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自9月下旬起,配套举办的秋糖季系列展城融合促消费活动也将在南京全市范围...
酒资讯
2025年8月7日,内江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康俊带领专题调研组,深入资中县明心寺食品工业园区,对川酒集团甜城露酒有限公司发展情况展开实地调研...
酒资讯
丰收敬粮农,质量承千秋。8月4日,由茅台酒股份公司主办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暨乙巳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在仁怀市长岗镇...
活动报道
当 Z 世代的夜生活需求从 单纯买醉 升级为 情绪消费 + 社交货币 的复合体验,传统酒吧、大夜店正集体面临一场无声的 客流保卫战:年轻客群被分散...
酒资讯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