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独特的酒俗

酒文化
2011-12-30
分享

来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酒文化是少数民族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朋好友相会聚饮,敬酒、劝酒、饮酒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年青人在父母和长辈面前不允许喝酒,不能随意打破某些约定俗成的礼节。否则,轻者影响人际关系,破坏聚会气氛,重则甚至引发意想不到的事端。

  酿酒禁忌

  海南黎族酿酒时在家门口挂上树叶,以示陌生人禁止入内;侗族也有酿酒禁忌,妇女煮酒时,忌陌生人闯入。他们认为陌生人的闯入会使酒酿坏。一旦误闯,闯入者要立即从锅里抓一点酒饭扔在地上,这样就可避免不出酒或酒酸败。

  斟酒禁忌

  彝族谚语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亲友相聚,主人设杯置碗以酒相待,斟酒时一定要双手执壶将酒轻缓地斟入杯中,直至杯满,斟酒不满或是来宾中斟酒不均匀,都会引起宾客的不满。有经验的斟酒人,能徐徐将酒注入杯碗,使酒液微微凸出杯碗口而不溢出,以示对宾客的敬重。若无外来客人,居家小酌的环境要相对宽松些,斟酒者可在征求饮用者意见的情况下适度控制斟酒量。

  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观念在斟酒习俗中表现十分明显。彝族谚语说“老酒喝不掉,新酒烤不好”。即表现了其古朴真挚的感情层面,也可以从中寻找出一些影响少数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文化心理根源。

  敬酒禁忌

  各民族中有不同的敬酒忌讳。鄂伦春族主人敬酒时,必须饮干前两盅,客人回敬主人也是饮干两盅酒。此后,主人和客人才能边谈边饮。藏族也有类似的习俗,给客人倒酒时必须倒满杯,客人先喝一口,添上;再喝一口,再添满;一直要喝三口,最后满杯喝完。然后才能随便喝。蒙古族民间请客饮酒,不论地位高低,均由主人先尝酒,然后奉客,称为“口利”。口利起初是为了防毒,后来成为一种风俗,以此对客人表示尊敬。

  彝族、苗族在宾客临门时,常以牛角杯、羊角杯或猪蹄杯敬酒。敬酒时,绝不能把杯的角尖弯向客人,否则会被视为不友好。客人回敬时,也绝不能把角尖弯向主人,而应双手平举角杯,使角尖右弯或弯向自己。傣族敬酒、饮酒,有把酒倾注少许在地上的习俗。据说,魔鬼们在酒碗边上抹上毒药,被聪明的人发现后,喝酒前先把满碗的酒拨出一点,以洗掉碗口上的毒汁,既喝了美酒,又免除了祸害。这一习俗流传至今,类似的做法在少数民族中都存在,只是起源传说不同而已。所以,到景颇山寨、傣家、佤山做客,如果遇到主人敬酒时或饮用前倾注少许在地上,无需多意和惊讶,这正是主人对客人表示尊重的行为,也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中一种自我保护的近乎本能的反映。

  景颇人敬酒禁忌颇多。景颇人家接待亲友时,主人一般不亲自给来宾敬酒,而是把酒筒交给来宾中年纪较大的人敬。如果主人把酒筒交给你,意味着他把心都交给你了。这时,接过酒筒的人要根据来宾的多少,把酒平均分出,酒筒里还要留一点,表示酒筒里的酒永远喝不完。敬酒时,双手捧着酒筒递过去,对方也必须双手接酒筒,以示互相尊重。喝酒时,必须先用右手指蘸酒按在自己的额头上,表示敬天,再把酒往地上滴几滴,意为敬地,然后才能双手举筒饮酒。

  在特殊的场合,敬酒与饮酒有特殊的禁忌。在鄂伦春族的婚宴上,新郎和新娘向客人敬的酒,必须喝尽,而且要喝两盅,不能喝单盅,据说喝单盅不吉利。喝酒时,每人都要先用手指蘸一下酒,左右弹三下,表示敬天敬地。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酒业新闻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2025年第一期西班牙葡萄酒专家SWS课程正在招生,5月15日开课,由两位葡萄酒大师共同执教。西班牙拥有70多个葡萄酒法定产区,以优质及区域多样性...
酒资讯
人间四月,春意正浓;山庄老酒,滴滴飘香。4月19 - 20日,高端好酒 醒酒更快山庄集团2025中国皇家酒文化开窖节暨河北省政府质量奖20周年庆祝活动...
酒资讯
赓续传统文脉,弘扬茶为国饮时逢谷雨节气,第3届武夷星大红袍文化节暨2025春茶开山仪式如约而至,隆重举行。本届大红袍文化节以敬世界一杯中国茶...
活动报道
4月15日,享遇茅台红U遇生活美暨第五届消博会老友记答谢酒会举行,成为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的亮点之一。此次答谢酒会由中国国际消费品...
酒资讯
近期,第112届全国春季糖酒会和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分别在成都和泸州隆重开幕。各类精彩展演、活动以及行业会议,构成持续数天的盛事,...
酒资讯

相关推荐

1
3